本文字数:2041|预计3分钟读完
机器人新贵,乘势而上。
撰文丨覃毅 鄢子为
编辑丨鄢子为
智元机器人掌舵者邓泰华,拿下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权。
7月8日,邓实控的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,与上纬新材签署协议,拟以每股7.78元的价格,购入标的公司29.99%的股份及对应的表决权。
这一步走完,邓泰华将跃居上纬新材实控人。公告一出,上纬即暴涨20%。
这位机器人领域的新贵,本是华为高管,他已同步抛出要约收购计划,拟进一步增持1.49亿股,一旦成功,最终将控制上纬新材66.99%的股权。
据《21CBR》记者计算,搞定这两笔交易,邓泰华团队累计需要支付21亿元。
1
接连出手
少为人知的是,现年48岁的邓泰华,才是智元机器人一把手,现任董事长兼CEO。
他是稚晖君(彭志辉)的老相识,两人均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,曾在华为工作。
相较90后彭志辉,邓泰华工龄更长,在华为奋斗逾二十载,曾任副总裁,主导鲲鹏、昇腾AI计算生态的构建。
智元机器人成立后,俩人并肩作战,在沪打拼新事业。
相对低调的邓泰华,拥有主要话事权,通过直接持股,以及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,透过桑蓬、兴夙、管鲍科技等公司,控制智元机器人50.1%的股权。
据Wind,经穿透,联合创始人彭志辉的持股比例,仅为3.87%。
乘着具身智能东风,仅用两年时间,创始团队就把智元机器人做成一家明星公司。
7月,邓泰华团队更进一步,准备将上纬新材收入囊中。
标的公司,位于上海松江区,主业做材料,包括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、风电叶片用材料等,其是风电复合材料龙头,但与机器人业务不搭边。
上纬于2020年登陆科创板,市值在30亿元左右徘徊,去年收入为14.9亿元,利润不足1个亿。
签署协议前,6月25日,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,共同出资设立持股平台“智元恒岳”。
其一致行动人致远新创,则成立于2024年4月。两家公司均未开展实际经营业务,无财务报表。
根据并购方案,交易分两步进行,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动人,将以每股7.78元的价格,先受让标的公司1.2亿股,再筹谋收购37%股份。
值得注意的是,风电一哥金风科技也参与此次交易。其全资子公司金风投控,拟转让1700多万股,将入账1.38亿元。
股份过户后,收购人一方共将持有2.7亿股,拥有66.99%的表决权。
2
施展财技
标的股份交割后,邓泰华方面,有权更换管理层。
“上市公司董事会将由9名董事组成,收购人有权提名或推荐该等9名董事。”公告指出。
上纬新材现任管理层,可以继续“参与新材料业务的运营管理工作”。
上纬新材
考虑到其现任董事长蔡朝阳的贡献,交易完成后,邓泰华方面提议,聘任蔡为名誉董事。
拿下控制权,公告称,是因为“认同上市公司长期价值和A股市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服务能力”。
对于“借壳上市”的传言,邓泰华团队不予置评。
收购人还为上纬新材定下盈利目标,2025年至2027年,扣除后续新增业务的影响,“扣非净利润应不低于8000万元”。
控股上市公司,智元机器人野心不小。
以邓泰华为首的核心团队,资本运作熟练。自2023年2月成立以来,智元机器人共完成8轮融资,融资轮次覆盖从天使轮到B+轮。
5月,其刚完成由京东、红杉中国、上汽投资、TCL创投参与的B+轮融资,估值涨至150亿元。
从股东背景来看,比亚迪、京东、上汽等龙头企业对其青睐有加;上海临港、张江集团等抛出橄榄枝;高瓴创投、红杉中国亦参与下注。
“对资本持开放态度,在融资方面,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商业闭环,可以更好地在核心业务场景里,推动产品落地。”智元机器人灵犀业务线总裁魏强告诉《21CBR》记者。
3
量产落地
这两年,管理层高举高打,密集推进各类形态机器人量产。
智元机器人目前拥有远征、灵犀、精灵三条产品线,涵盖交互服务、柔性制造、商用清洁机器人等产品。
其中,灵犀系列定位更日常,注重交互带来的情绪价值,是智元在人形机器人方向重点发力的产品线。
2025年,邓泰华团队发布一款双足智能人形机器人灵犀X2,其搭配多模态交互大模型,能够主动感知外部环境。
据官方视频演示,其可以踩自行车、玩滑板车,还能给葡萄缝线。
作为操盘手,邓走的是硬软件一体化路线。
智元机器人既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、制造能力,也自研通信框架、操作系统、大模型等软件生态,搭建“本体 + AI”全栈实力。
年初,公司下线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。
为了加速规模化,邓泰华团队扩大朋友圈,频繁与上市公司合作。
此前智元联合软通动力,借其机器人操作系统及市场拓展积累,推动人形机器人落地行业场景;3月又与蓝思科技合资成立智启未来,整合其精密制造能力,推进产业落地。
据透露,灵犀团队还将深化场景适配、拓展新场景,加速商业化落地。比如,公司看好人形机器人在康养陪伴场景的应用潜力。
邓泰华团队预判,康养陪伴会先入养老社区,再进家庭。接下来,智元将联合合作伙伴开发康养服务机器人产品。
当前,其商业化进展,也遇到挑战。
“很多下游客户对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能力预期高、成本预期低,落地有难度。”有内部人士坦承。
拿下控制权后,两家公司如何融合,尚未可知,但至少打开想象空间。
图片来源:智元机器人,除标注外
若您对文章内容有建议或异议,请联系编辑部。
办公电话:020 87399753
宝尚配资-正规配资平台-在线实盘配资-手机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